八一校的兄弟姐妹们扶庆浪 我们是一群50年代、60年代,雪域高原西藏军人的子女。我们曾经是新中国的第一批留守儿童。我们从小就生活在一起。从部队的婴儿室、保育院到八一校,我们都吃、住、学习、成长在一起。我们喝着部队的奶,吃着部队的饭,穿着同一样的衣服,排排坐,吃果果。你叫我姐,我叫她妹,他叫你哥,我们都叫你弟。我们不是一家,胜似一家亲。 我们的父母都是军人,他们把青春全部献给了祖国的边疆,他们常年不能和我们在一起,也许我们也习惯这样的生活了。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我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慢慢练就出来了。小学3年级要洗洗小东西了,小学5年级要自己缝被子了。那时我们小,洗一块小手巾,会把一块肥皂用完,缝被子会被针扎的满手血迹,但我们会学会的。厨房大叔晒的干菜,我们会嘴馋,偷偷的拿几块,兄弟姐妹们分着吃,还吃的特别香。每当看见别人的父母来看孩子,我们都会围上去,无比亲切,无比幸福。大人看见我们这帮孩子也很开心。会亲亲这个,抱抱那个。 这个叔叔回内地,会帮战友看看孩子。那个阿姨出差到成都,会把孩子带到一起照个像。我们总把叔叔阿姨当最亲的人,每当叔叔阿姨看见我们时也会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亲。这就是特殊的18军军人,他们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他们的宗旨是让西藏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把青春无私的奉献给了西藏。他们的孩子有些连看都没看见,就牺牲了。 我们长大了,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方向了。这时我们当兵了。我爸爸因长期进军西藏,身体不好,胃病开了刀,但他从没把工作放下去,回内地治病一样辛勤的工作,积劳成疾,因病去逝。我们为了继承父业,进藏参军。我们这群孩子都当兵了,我给大家一一介绍吧。 这張照片是陈明义叔叔从西藏出差,把我和他大儿子陈小林,小儿子陈小森从八一校接出来在一招待所照的照片。那时我上4年级。小森还是幼儿园的小弟弟。 这张照片是王其梅叔叔和王先梅阿姨从西藏回来把我和姐姐从保育院接出来拍的照片。右一是我,我姐在最后。 这張照片是1948年白健叔叔和我姐扶晓丽的合影。那时姐姐才2岁。 这张照片是1948年在新津拍的。左是扶晓丽,右是陈小林。 这张照片是乔加钦叔叔出差把我从保育院接出来带到一招待所,把我放在假山上照的。 这些照片是我在拉萨当兵时的照片。我当过打字员、话务员。我继承父志,把青春奉献给了高原。 这是我大姐扶晓丽。1961年,成都战旗文工团招兵,她被招当上了舞蹈演员。1965年,她因腰受伤下了地方。1966年我们的父亲扶廷修病故,家庭的顶梁柱倒了。母亲朱伟凤独自撑起了有8个孩子的家。大姐为母亲分忧,进藏再次入伍到了空军850部队。 这张照片是军中姐妹花。扶晓丽,扶庆浪1966年进藏当兵。扶庆菁1968年入伍,1969年换防进藏。扶高原1968年入伍。扶亚蓉1969年入伍,扶庆渝1969年入伍。我们姐妹为曾当过兵而深感骄傲! 杨齐康,我的同班同学,邻居,战友,小学军乐队的队友。他继承父亲杨军(154团政委)的遗志,到西藏当兵,在雪域高原成长。 金乐平。我发小闺蜜金鲁萍的大妹,金荣功叔叔的二女。她在五十五野战医院当兵。 马万里,我的同班同学,1993年八一校聚会发启者。1969年在昌都军分区汽车连,曾任班长,中共党员。 抗美援朝,双胞胎姐妹,1969年一起到西藏当兵。 马万里是抗美援朝的哥哥。他们的父亲马忠先,西藏军区第一卫生防疫检验所所长,1956年3月5日因公牺牲。马万里是我的同班同学,1993年八一校聚会发启者。1969年在昌都军分区汽车连,曾任班长,中共党员。 李玉川,我们61级的同学。我和玉川从小就要好,一是父母太熟,玉川是文静的姑娘,不爱说话,是个学霸。玉川是48,47医院的医生。玉川的爸爸,妈妈李华安叔叔,常勇阿姨。 李卫平总参18测绘队,成字320部队。测绘的路上畄下了卫平的足迹。卫平的爸爸是李恒顺叔叔。 王琪萍,小妹妹,美丽大方的小妹妹,把青春奉献给了部队。 董伟明是我小学的同班同学,1969年入伍,是位军医。 張戈平,比我小一个年级,62级的,长的挺高的。他一心想当兵。1970年,他在陕西省长安县,甘肃省陇西县21军61师182团9连,通讯连当兵。戈平的爸爸张铭,妈妈沈素文。 丁力,1968年,在重庆市原总后勤部驻渝办事处所属的汽车18团入伍。 发小妹妹湘云,1971年入伍,新疆军区通信总站电话站自动机房。 刘飞,1977年入伍的新兵。16团的驾驶员。西藏的公路不知跑了多少,流下的全是艰辛的汗水。小飞的爸爸是刘光斗叔叔。 洪川,1970入伍进藏。父亲洪益亭。年轻的战友,把青春奉献给高原。 王剑,眉清目秀的小弟弟。1976年入伍从日额则大站调往78医院。在哪都是干革命。小王剑的爸爸是王福佑。 傅康平1976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三部第三局。康平妹妹曾多次帮助过藏族同胞。 这张照片是孟英,她1968年在西藏入伍。党员。在八一校60级的。孟英的爸爸孟昭勤。 这两张照片是发小张庆。在八一校他高我一个年级,笛子等乐器是他的长项。小学军乐队的队友。1969年入伍。 这張老照片是发小入伍在西藏照的照片蹲着左一杨齐康,左二宋绪平,右一洪历伟。后排左一李新海,左二丁川,左三李文见,右一丁森。 这是一張老照片。我在西藏当兵时,我八一校的同学也是穿着军装来西藏部队,左一顾炳煥,右一丁森。我们在拉萨河边照的。如今他俩己不在了。 孟凡阳,1961年入伍,参加过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 杜庆祥,1969年入伍分在11师33团机枪三连。外号小胖的杜庆祥和我是同班同学,又是战友,发小,复员后又在省局通信报当记者。 18军的子弟,我们一个个从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慢慢的长大了,从保育院,八一校毕业了上了中学,初中,高中。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目标,有的在内地当兵了,更多的子女选择了到祖国最边疆西藏当兵。你是干部,我是战士,你是群众,我是党员。不管是在部队还是下地方。我们只有一颗红心,随时准备。您贡献了青春,我洒了热血。您解放了西藏,我守卫边疆。在这即将来临的建军95周年,我们可以大声的说,过去我们是人民解放军,现在我们是退伍军人。我们的宗旨就是一个,永远听党的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者简介: 扶庆浪:1948年5月21日出生在河南沈丘县。1955年至1961年在西南军区八一小学,西藏军区八一小学读书,1961年一1966年在成都市26中,成都市15中,成都市制革厂技校读初中,高中。1966年9月一1970年4月先后在西藏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军区通信总站电话中队服役。1970年4月一2003年5月,在成都市电信局办公室任打字员,秘书。94年入党,2003年5月退休。 作者:扶庆浪 运动木地板 https://www.cn55.cn/mudib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