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谱 https://www.msscos.com/ “李少莉事件”在网络上不停地发酵,对于她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奢侈的穿戴和精致的让人心里不是滋味,而她磕磕巴巴手指念稿的画面更是让人质疑她的专业能力,这让该事件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正所谓清者自清,围绕在李少莉身上的并没有盖棺定论的大事,都是一些捕风捉影的猜测和质疑,无论是3万的耳钉还是4千的丝巾,又或者是磕磕巴巴地指读,出席这种场合,精致打扮一下本没有错,为何大家揪着不放。从穿搭上来看,30000的耳钉和4000的丝巾对于普通人来说的确不便宜,但对于李少莉来说,或许仅仅是洒洒水这么简单。毕竟她工作了30多年,还有一个当医生的老公,夫妻俩的职业都是令人羡慕的,买这点东西不足为奇。 说她可能有不正当收入的人,他们又是怎样的心理,毕竟像李少莉夫妇拥有的这样的职业的人并不多,绝大多数的人或许还会为生计而奔波,更不会谈什么生活品质的问题,而自从有了移动媒体之后,群众的监督作用的确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拍个照编段话就能引起很多人的注意。李少莉从一个普通的纺织工人升到了副局长,有人就怀疑她是不是走后门了,是不是有见不得人的交易了,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的工人可不是一般人都能当上的,从李少莉不断进修学习这一点来看,她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李少莉准备了也抓住了。 有人说长得好有气质,会不会存在这方面走捷径的问题,相貌优势本来就是职场中的一个很受用的优势,同样招人或提拔干部,为什么非要提拔相貌一般甚至不太行的,形象过硬就是优势,就像找对象都想找一个漂亮的一样,美的事物大家都喜欢,不能说人家形象好也是错。有人说李少莉业务能力不行,这里确实值得说道说道,按理来说,疫情发布会应该由疾控、卫健等部门的人来作报告,或许当地正是看中了她也有过医学方面的经历和职称,再加上她形象好,也就让她成为了发言人,非要说错的话,只能说李少莉综合条件太优秀,能力太出众。 她获得过全国满意公务员、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等众多荣誉称号,要是没有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她也不可能获得这么多的荣誉,每一个荣誉的背后都是李少莉的一段奋斗史。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没有事实证据的情况下对他人进行诋毁和污蔑,不仅显示了自己的低级无能,很有可能触碰了法律的红线。每一个人必须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尤其是在面对一些负面消息的时候,谁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就才会站在真相的制高点,谁才有可能不被蛊惑或利用。 “李少莉事件”发酵至今已经有10多天了,但大家对她的网暴似乎愈演愈烈,很多力挺李少莉的网友被喷成水军,好像只有将李少莉踩在脚下才是本事件的主流声音,直到陕西法制网官方的一篇文章的出现。11月7日,陕西法制网发布了一篇名为《谁是网暴李少莉的幕后黑手》,从这个题目就不难看出,这是官媒的一篇力挺李少莉的文章,正所谓打蛇打七寸,我看了一下这篇文章,表面来看是为李少莉主持公道,实际上是在揭露目前网络上存在的一种现象。 没看过这篇文章的网友也不用着急,我用了我将近20年的语文功底为大家总结了这篇文章的大意。1、李少莉在发布会的发型、穿搭和装扮之前一直都这样,有人大题小做甚至是污蔑。2、李少莉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工作简历、个人荣誉等属于个人隐私。3、发布会是对外宣传的窗口,虽然疫情当下,但也不能黑脸示众。4、熟悉李少莉的人对她的人品和能力都非常认可,那些荣誉也不是一般人都能拿的。5、不排带节奏和煽风点火的人公报私仇。6、核心诉求:建议有关部门对故意捏造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网暴黑手和网络推手绳之以法,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 虽然李少莉是事件的当事人,很显然,陕西法制网的这篇报道重点是在揭露目前盛行的在网上故意诋毁损害他人名誉,进而对当事人进行网暴的风气。他们希望对这些人的打击力度能加大,还当事人清白,净化网络风气。但事情似乎并没有朝着官媒希望的方向发展,网友对李少莉新的指控又出现了,这一次是她所戴的项链,不出意外地又找出了同款,又是价格不菲的“奢侈品”,这让大家认为,李少莉平时就是奢侈品缠身,这样的高消费怎么可能是一个公务员能够达到的生活品质。 网友还扒出了李少莉居然还有副主任医师的职称,要知道,医生的职称评审非常难,副主任医师就相当于副教授了,而且在评职称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课题和论文作为评审证明材料。实际上,李局长在1990年-2003年就在中蒙医院工作了10多年,此后她还在卫生局工作过,这个职称并不出人意料。难道穿戴打扮精致就是腐败?指读就是能力不行?李少莉是民盟盟员,也是高级知识分子,她的工作业绩和获得的荣誉又怎么可能被不怀好意之人的攻击而摧毁,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官方尽快发布调查报告。 有人说张晓莺副局长比较朴素,她没有烫时髦的大波浪发型,而是简单地梳了个头就扎了起来,也没戴耳钉,没系丝巾,也没有化妆,这种素面朝天的形象得到了部分网友的追捧,但也有人质疑她不修边幅。 别看李少莉打扮得非常年轻有气质,但也是一个年过半百的人了,用手指读并没有什么不妥,面对长枪短炮的镜头,没什么经验的人有几个不紧张的,支支吾吾也好,磕磕巴巴也罢,其实都是人之常情,也没说当领导的就必须要在面对镜头的时候侃侃而谈,换作是我们,或许会紧张的手发抖。有人认为李少莉很有可能是临时顶替的,毕竟照着读都读不流利,这的确也有点说不过去,哪怕事前好好通一通稿件,也不至于被大家质疑,或许她在为谁“背黑锅”,也有人说李少莉只不过是大家发泄怨气的一个出气口,就和郑州的刘英红一样,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落入大家的负面情绪宣泄池子里去了。 有道是大疫不过3年,现在是疫情的第3个年头了,很多人被疫情反复折磨得有些筋疲力尽,甚至出现了抱怨、埋怨、迷茫、焦虑、愤怒等,这个时候,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点燃大家的情绪,李局长恰巧成为了引子。原本只是大家对李少莉的装扮和专业能力产生质疑,现在又开始蔓延到对她的升迁、职称等各方面的质疑,甚至映射到行业内。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李少莉都有可能受到牵连,毕竟产生了这么大的负面影响,这本身也是非常忌讳的。 在邻居的眼中,李少莉是一个十足的孝顺孩子,不仅伺候自己的父母,非常尽心尽力,也把公婆当作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孝敬和伺候,对待自己的孩子更是教育他们勤俭节约,而且工作方面很多时候都是亲力亲为,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工作中更是为了给百姓提供便利,多次将需要多个工作日才可以完成的审批手续,加班加点几个小时就完成了,相信很多网友都有过类似办手续繁琐的经历,要是利利索索很快都办出来了,或者说真的着急的时候,办理人员能感同身受的加急办理,相信大家一定会对她有另一种态度。 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精心打扮自己有什么错,日常中,李少莉每一次都体态优雅举止大方,打扮得也是非常得体,有人说她打扮的过于精致,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平时都是这么穿搭的,2016年,李少莉更是带病工作,因过度劳累导致晕倒在工作岗位上,被120急救车拉到医院才抢救过来。如果没有这件事,李少莉的这些工作业绩和表现会不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和反响,为什么大家对于正面的消息没有太大的兴趣,反而抓住一切机会对自己质疑的人进行攻击,有些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攻击,静下心来,或许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攻击什么,或许就是为了放一下自己心里的怨气和不舒服。 目前官方并没有给出最终的调查结果,但可以预见的是,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与大家想象的并不一样,至于穿着打扮究竟符不符合场合,这并不涉及到违法乱纪的问题,或者说这仅仅是一个审美上的差异,而在经济方面,也很难想象如此优秀的一个人会触碰“高压线”。其实我是比较赞同陕西法治网那篇文章的观点,现在的百姓的确有些苦闷,各方面的压力压着大家情绪上也有些波动,甚至是难以控制,这就像一个气球一样,当吹到了一定程度,势必会爆发出来,但每个人释放自己情绪的方式不同,以诋毁他人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怨气或怒气,这是不合适的。 就像郑州的社区书记刘红英一样,自从她担任社区书记以来,在防疫等工作面前可谓是兢兢业业、亲力亲为,在发布会上她为缺席自己女儿18岁成人礼而感到遗憾,却被网友抓住不放,铺天盖地的质疑和谩骂也朝着她奔涌而来。实际上这也根本没有涉及到什么原则问题,这和大家网暴李少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大家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找到了一个突破口罢了。再加上网络上说几句话,打几个字对自己也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很多人都纷纷效仿,也不排除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这样的热点事件牟利。 和李少莉沉默不语不同的是,刘英红毕竟是一个基层的干部,或许在这疫情的三年来,她也受到了不少的委屈,和普通百姓一样,其实她也需要有一个发泄的地方,在发布会中说出那个故事,或许是他能想到的还算是不错的宣泄口。但网友对他的不理解和嘲讽,也让他承受了大大的压力,在情绪到达一定极点的时候,做出来的事情或许也不会太理智,她在社区拿着喇叭质问自己究竟哪里做错了,这些稿件的内容也都是经过审核的,并不是他想说什么就能说什么的。看得出她的情绪有些濒临崩溃。 关键时刻还要看老胡,他劝网友们能够宽容的对待社区工作者,其实他们也是普通人,在特定的场合未必会说话,更不懂得舆论,这个时候大家彼此之间最需要的其实就是包容和理解,如若真的出现了违法乱纪的事情,那就另当别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