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百事通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银行理财估值调整后续:发行量下降 收益波动性或将加剧

2022-01-29| 发布者: 金东百事通|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根据相关监管要求,自9月1日起,国有六大行及其理财子公司对于理财产品新增的直接和间接投资资产,均应优先...
6117影院免费看大片 https://www.6117.xyz

  根据相关监管要求,自9月1日起,国有六大行及其理财子公司对于理财产品新增的直接和间接投资资产,均应优先使用市值法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尽管此次消息是对六大行及其理财子公司提出,但净值化理财相关要求必然会逐步覆盖全银行业机构。“市值法提高了产品净值的波动性,大部分中小银行目前投资的品种基本上还是债券等固收资产,总会面临利率上行导致全系列产品净值下行的时期。”某城商行资管部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道。

  普益标准研究员余可指出,此次银行理财估值调整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理财产品的发行。记者亦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银行人士主要担忧的是,投研能力不足以及净值变动大可能导致客户流失。

  发行量下降银行调整“忙”?

  最新统计显示,上周(8月23日~8月29日),共有195家银行合计发行630款理财产品,较此前一周减少9.48%。

  理财产品发行量的减少与银行理财估值方法的调整不无关系。余可指出,此次银行理财估值调整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理财产品的发行。“一方面,市值法将导致产品净值波动加剧;另一方面,短期产品的收益也可能下降,若相对于公募债基没有明显的优势,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必然下降。因此,估值方法的调整,短期内会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造成较大影响,尤其可能导致相关中短期限产品缩量。”

  对于已使用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存量资产,监管要求,应于2021年10月底前完成整改,以推动六家大行理财业务从摊余成本法向市值法改造。

  “整体来看,估值政策变化对不同银行影响存在差异,整改期限相对偏紧,为避免市场集中冲击,可能通过监管协调或其他策略进行适度平滑。”余可建议,对于整改规模较大的银行来说,通过交易兑现浮盈降久期和非交易估值切换可能同步进行,可以平滑政策冲击。后续看,理财业务发展要从两个方向上发力,首先银行机构要大力推进投资者教育,提升客户对于净值产品的接受程度;同时需要强化自身投研能力,构建真正的资管能力。

  “目前中小银行还没收到(理财产品估值方法调整)窗口指导,不过也就是时间问题。”华南某城商行资管部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该行目前大部分产品在系统上估值已经不采用成本法估值了,表现为产品净值出现波动,业绩分化较大。

  在分析人士看来,此次调整有利于推进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银保监会对某股份制银行开出罚单,首次涉及“净值型理财产品估值方法使用不准确”。

  余可告诉记者,未来,银行理财采用市值法估值应是大势所趋。“行业面临的难点在于估值转换的时间压力,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银行而言,它们需要评估产品情况、底层资产情况、估值技术以及对净值的影响,另外还需要进行系统改造,这都意味着巨大的工作量。”

  在植信投资研究院副院长刘涛看来,估值方法改变后,银行理财由于净值波动加大,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冲击,尤其是投研能力稍弱的中小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这类银行缺乏专业投研团队,投研能力较弱,在权益投资、多资产配置等方面短板明显,在理财产品估值和研发方面将遇到较大挑战。

  具体来看,普益标准研究员秦婧认为,应对估值方法的变动,中小银行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中小银行原有的估值系统不够成熟,无法满足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运作要求;其二在于中小银行自身投研能力相对薄弱,如何平抑估值方法变动带来的产品净值波动,也是中小银行要面对的一大挑战。“但据了解本轮变动依旧是大行先行,为中小银行留有更为充裕的整改时间。因此,中小银行可提前建立认知,积累经验,着手整改。中小银行一方面需着力提升估值技术,完善估值系统,满足净值型产品估值需求;另一方面需提升投研能力,保障净值产品稳健运行。”

  投资者教育重要性凸显

  “部分银行的很多理财产品还在用摊余成本法,之前对客户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投资者教育,在切换为市值法的过程中,净值波动明显,尤其是遇到市值行情震荡影响到产品收益,如果客户之前没有了解过市值法,不可避免会有流失。”上述华南城商行资管人士向记者分析道。

  一位国有银行人士亦表示,若银行理财使用市值法计量,将必然导致收益率波动较大,客户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机构的理财资金前期或将流失。针对该问题,银行机构在做好投资者教育的同时,可重点发展期限灵活类产品,投资货币市场工具和短久期、高评级的债券,满足客户收益稳健、高流动性的投资需求。

  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数据,从风险等级来看,二季度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为PR1级的产品128只,占比1.71%;风险等级为PR2级的产品6634只,占比88.61%;风险等级为PR3级的产品688只,占比9.19%;风险等级为PR4级的产品29只,占比0.39%;风险等级为PR5级的产品8只,占比0.11%。

  上述监测数据亦提到,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之后,PR2级产品依旧占比最高,银行理财客户大部分是稳健型客户,更倾向购买中低风险理财产品。

  “与基金产品相比,银行理财的仍具备不少优势,如银行理财产品总体稳健、准入门槛较低、线下销售渠道对中老年客户更具亲和力、客户群体黏性较高等。此外,近年来一些大中型银行也在不断增强自身投研能力,或与外部专业投顾合作,由于主打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加之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其产品收益的波动性总体可控。”刘涛向记者分析。

  “此次估值方法改变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波动性或将加剧,银行理财产品在运作逻辑上将与公募基金看齐。”但秦婧认为,两类产品依旧各具特点。“相比较而言,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势在于:其一,在固收类产品上,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比公募基金要更广,不仅能进行公募类的标准化投资,而且可将非标纳入投资范围,实现全方位投资,更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绝对收益;其二,在认购费方面,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的认购费一般为零,清算时再扣除托管费、销售管理费、业绩报酬等,而公募基金有1%左右的认(申)购费、赎回费、托管费等。”

  不过,从一定角度来讲,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并非正面“较量”。“银行理财和基金产品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存在差异性,目前银行理财主要是满足客户相对中低风险偏好的配置需求和存款替代需求。”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马奔告诉记者,部分领先银行理财子也在积极尝试风险评级PR4~5的混合产品,甚至是权益性资产配置和另类资产配置产品,同时他们也在积极推动与公募基金在混合和权益类产品的战略合作。在净值化时代,银行理财子公司在中高风险品类产品的投资能力和客户的接受度都有待市场验证。

(文章来源:贝果财经)

文章来源:贝果财经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东百事通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金东百事通 X1.0

© 2015-2020 金东百事通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